作者:赣商律师事务所 王福春 王昱雯 万爱玲 廖剑玮 徐志伟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双碳”目标深度推进的背景下,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已成为国际资源争夺与技术博弈的焦点。中国凭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和锂资源需求激增,正加速布局全球锂矿资源网络。江西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以赣锋锂业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抢占锂资源高地,但其全球化进程亦暴露出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框架下的多重合规风险,亟需系统性研究与应对策略。
本文以赣锋锂业等企业为例,分析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 ESG 合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江西新能源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ESG 框架;江西新能源企业;锂电产业;海外投资合规风险;应对策略
引言
ESG(环境、社会、治理)框架已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指导原则。赣锋锂业自2010年起开启全球化布局,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在阿根廷、墨西哥、马里等资源国构建了覆盖锂矿开采、加工、电池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然而,其海外投资屡遭政策突变与ESG争议:在墨西哥Sonora锂矿项目中,因东道国以“资源国有化”为由单方面取消特许权,企业陷入国际仲裁僵局;在阿根廷Mariana盐湖开发中,高耗水引发的生态争议与社区矛盾持续发酵;在马里Goulamina锂矿项目中,因东道国《矿业法》强制要求政府参股35%,企业被迫通过股权让渡与分红抵扣平衡利益。这些案例不仅折射出锂电产业海外投资的复杂性,更凸显了ESG风险对投资可持续性的深远影响。
当前,国际ESG监管趋严与东道国资源民族主义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合规挑战。欧盟《新电池法》要求企业披露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而墨西哥、智利等国通过立法强化锂资源国有化,甚至以“国家安全”名义限制外资权益。例如,智利政府与SQM合资开发阿塔卡马盐湖时,通过“同股不同权”设计将天齐锂业的股权稀释至3.3%,暴露了治理权缺失的长期隐患。此类政策突变与规则壁垒,使得传统“资源换市场”模式难以为继,倒逼企业以技术创新、属地化合作与标准引领重构竞争力。
本研究以赣锋锂业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其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揭示ESG框架下锂电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传导机制与应对逻辑。研究聚焦三大维度:一是环境责任冲突,如锂矿开采对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二是社会文化摩擦,包括社区权益失衡与劳工标准差异;三是治理结构缺陷,如东道国政策突变与公司治理权让渡。
研究不仅为江西新能源企业优化全球化战略提供实践参考,亦为中国在能源转型中平衡资源安全、绿色发展及地缘竞合提供理论启示。后续章节将围绕风险识别、案例剖析与策略设计展开论述,以期为锂电产业海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ESG 框架概述
(一)ESG 的内涵与维度分析
1.环境(Environmental)
环境维度是ESG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江西新能源企业,尤其是锂电产业,在海外投资时,环境合规风险尤为突出。以赣锋锂业为例,其在澳大利亚的Mount Marion和Pilgangoora锂矿项目,以及在阿根廷的Cauchari-Olaroz、Mariana和PPG等盐湖锂资源项目,均需严格遵守当地严格的环保法规。这包括在矿石开采和盐湖提锂过程中,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防止对当地水体、土壤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同时,企业还需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通过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以符合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社会(Social)
社会维度强调企业与当地社区、员工以及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需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赣锋锂业在马里的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为例,企业应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通过支持当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还需关注员工的权益保护,提供公平的薪酬待遇、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避免因社会问题引发的合规风险。
3.公司治理(Governance)
公司治理维度涉及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决策机制以及与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强调企业内部机制与外部合规,包括反垄断审查(如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并购的限制)、数据透明度(如特斯拉可持续报告模式)、供应链溯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环节监管)等。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江西新能源企业需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例如,赣锋锂业在面对墨西哥投资锂矿项目特许权被取消的困境时,通过提起国际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这体现了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应具备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法律意识。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确保在海外投资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ESG框架的全球化演进与合规刚性
从ESG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体现出国际标准与政策趋严的走向。例如欧盟通过《非财务报告指令》强制要求大型企业披露ESG信息,美国SEC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及排放数据。新能源行业面临更严苛的“绿色壁垒”,如欧盟CBAM机制直接抬高出口成本,倒逼企业建立碳核算体系。ESG从“软约束”到“硬指标”。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倡议(2005年)到MSCI等评级机构将ESG纳入投资决策,ESG已成为企业获取国际融资、进入高端市场的准入门槛。从这个角度来说,江西新能源企业需适应东道国差异化的ESG标准,例如阿根廷对矿业的环境许可要求与墨西哥的社区协商机制。
二、江西新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
近年来,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锂电产业领域。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为代表的江西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全球锂资源的竞争与开发。
(一)投资规模与增长趋势
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增长趋势明显。以赣锋锂业为例,其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等多地投资锂矿和盐湖提锂项目,投资金额较大,显示出企业在海外锂资源布局上的积极态度和战略眼光。天齐锂业也在智利等锂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了大规模投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锂电产业的市场地位。
(二)投资区域与项目分布
江西新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锂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锂矿和盐湖资源,为企业的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例如,赣锋锂业在澳大利亚的Mount Marion和Pilgangoora锂矿项目,以及在阿根廷的Cauchari-Olaroz、Mariana和PPG等盐湖锂资源项目,均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价值。
(三)投资方式与合作模式
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主要采用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等方式。绿地投资是指企业在海外新建项目,从零开始进行建设和运营;并购投资则是通过收购当地已有的矿业项目或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并获取资源。赣锋锂业在墨西哥投资锂矿项目时,就采用了绿地投资的方式,但在墨西哥也面临特许权被取消的合规风险。此外,企业还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采用合资、合伙等合作模式,共同开发锂资源项目,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项目成功率。
(四)投资领域与产业链布局
江西新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锂矿开采和盐湖提锂等领域,涵盖了锂电产业的上游资源开发环节。通过海外投资,企业能够获取稳定的锂资源供应,满足国内锂电产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企业在全球锂电市场的竞争力。
(五)投资风险与合规挑战
尽管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投资风险与合规挑战。在ESG框架下,企业需要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合规风险。例如,在环境方面,企业需严格遵守当地环保法规,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社会方面,需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公司治理方面,需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差异,确保投资项目的合法合规运营。
综上所述,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高度重视ESG框架下的合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三、ESG 框架下江西新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
合规风险
(一)环境合规风险
1.碳排放限制
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可能面临碳排放限制的风险。例如,欧盟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与获得的碳排放配额进行比较,超过配额的部分需通过购买CBAM证书抵扣,即“碳关税”。欧盟新电池法规进一步要求电池制造商披露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并强制采用数字电池护照,未合规企业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2.环境标准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准存在差异,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可能面临环境标准不一致的风险。例如,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道德委员会建议,由于中国一家公司承建的印尼巴塘水电站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并威胁到猩猩等极度濒危物种的生存安全,存在造成严重环境损害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基金应将该公司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此外,东道国可能要求企业执行比母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如阿根廷对矿业项目的生态修复义务。
(二)社会合规风险
1.劳动用工风险
江西新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需应对劳动法规差异、工会活动等挑战。例如,欧美地区对劳动保护要求严苛,企业需遵守当地最低工资、工时及安全标准,否则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如福耀美国工厂因安全违规被罚26.3万美元)。此外,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管理冲突,如东南亚国家普遍接受加班文化,而欧美强调工作与生活平衡。
2.社区关系风险
项目建设可能对当地社区环境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需通过社区协商和公益活动缓解矛盾。例如,宁德时代在印尼投资时通过基建支持与就业培训改善社区关系,而比亚迪在巴西因劳工争议被指控“奴役式用工”,导致项目停工。
(三)公司治理合规风险
1.法律法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反腐败等法规差异显著。例如,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跨境交易透明度要求严格,企业需确保供应链合规以避免法律风险。此外,东道国可能要求企业披露股权结构及高管信息,如欧盟要求上市公司遵循《非财务报告指令》披露ESG信息。
2.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可能影响企业治理效率。例如,中东地区重视关系网络与层级管理,而欧美推崇扁平化与透明化决策,企业需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本地化需求。
四、案例剖析:典型企业的经验与教训
(一)天齐锂业与智利SQM
天齐锂业与智利SQM的案例是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投资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合规风险样本。SQM是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商之一,控制智利阿塔卡马盐湖(全球锂浓度最高、开采成本最低的盐湖)的锂资源开采权。2016年加拿大化肥巨头Nutrien(由Agrium与PotashCorp合并成立)因反垄断要求被迫出售所持SQM 32%股权。2018年,天齐锂业以40.6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锂矿商SQM公司23.77%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一交易旨在强化天齐锂业对上游锂资源的控制,但其背后涉及复杂的ESG合规挑战。SQM在智利阿塔卡马盐湖的锂矿开采长期面临环境争议,被指控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威胁当地生态系统及原住民社区的生存,引发环保组织与社区持续抗议。此外,智利政府对锂资源战略属性的强化,使得外资准入审查趋严,天齐锂业需应对东道国政策变动风险,例如智利宪法改革中关于自然资源国有化的讨论,以及外国投资者在关键矿产领域的股权限制。
社会层面,SQM历史上曾因涉嫌贿赂政府官员、逃税等丑闻陷入治理危机,天齐锂业作为新晋大股东,面临如何重塑企业声誉、修复社区关系的挑战。同时,高杠杆收购导致天齐锂业资产负债率陡增,后续因锂价波动陷入债务危机,暴露出跨境投资中财务风险与ESG管理的联动性不足。这一案例的启示在于,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布局需超越单纯资源获取逻辑,将ESG合规嵌入投资全周期:前期需深入评估东道国环境法规、社区诉求及政治生态,例如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中期需构建本土化沟通机制,如与智利政府、环保组织及原住民建立透明对话,主动披露水资源管理和社区补偿方案;后期则需强化财务韧性以缓冲行业周期波动,并持续跟踪地缘政治与法律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江西锂电企业若进入拉美等资源富集地区,应以此为鉴,在战略扩张中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性,将合规经营转化为竞争优势。
(二)赣锋锂业:多重风险的集中爆发
赣锋锂业作为全球锂业巨头,其海外投资历程集中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资源全球化布局中遭遇的多重合规风险交织困境。2024年墨西哥政府以“资源主权”名义突然收回Sonora锂矿开采特许权,不仅导致赣锋锂业前期投入的数亿美元沉没,更因项目停滞触发国际仲裁程序。这一事件背后是拉美地区近年来兴起的“关键矿产国有化”浪潮,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在新能源民族主义政策驱动下,修改《矿业法》将锂列为“国家战略资源”,直接颠覆了外资企业基于国际投资协定形成的稳定预期。赣锋锂业虽依据《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发起法律维权,但漫长的仲裁周期与当地司法系统的倾向性,暴露了国际投资保护机制在主权国家政策突变面前的局限性。同期,阿根廷萨尔塔省的Mariana盐湖项目则陷入另一种危机——锂矿提锂所需的高强度淡水消耗,与当地科拉族原住民“水即生命”的生态信仰产生根本性冲突。尽管赣锋锂业采用全球领先的吸附法提锂技术试图降低环境扰动,但干旱高原地区的水资源敏感性与社区沟通机制缺位,仍引发持续数月的道路封锁与抗议活动,最终迫使企业额外投入超5000万美元建立海水淡化厂与社区发展基金。这两个案例共同揭示了资源民族主义与环境正义的双重夹击:前者通过立法手段重构资源产权规则,后者以在地化生态诉求挑战技术治理逻辑,二者叠加形成跨国企业难以用纯商业手段化解的系统性风险。
赣锋锂业的遭遇为江西锂电企业提供了深刻警示。在拉美等资源富集区投资时,仅依赖技术优势与资本实力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与ESG风险。企业需建立“政策—环境—社会”三维风险预警体系,例如在项目论证阶段即嵌入东道国政治周期分析(如墨西哥大选前后的政策摆动规律),通过情景模拟预判资源国有化概率;在环境管理维度,超越“达标排放”的合规思维,主动将原住民生态知识纳入技术路线选择(如阿根廷项目中引入社区参与的水资源监测机制);更需在治理架构上推动ESG本土化,通过设立独立于总部的地方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赋予本土团队对社区诉求的快速响应权。当前国际锂资源争夺已从单纯的成本竞争转向ESG合规能力较量,江西企业若能在跨国运营中率先构建“政策韧性+生态共情+社区共生”的新型投资范式,或可将合规挑战转化为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江西新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应对策略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ESG监管趋严的双重背景下,江西新能源企业需以系统性思维重构海外投资战略,将ESG理念深度融入运营全流程,构建涵盖技术、管理、合作与创新的立体化风险应对体系。以赣锋锂业为代表的锂电企业,可通过多维度协同策略化解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提升全球化竞争力。
在环境责任层面,技术创新与绿色工艺的深度融合是关键突破口。以阿根廷Mariana盐湖项目为例,企业通过建设120MW光伏电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供电,使盐湖提锂的碳排放量降低35%,同时采用蒸发池工艺优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了高原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矛盾。针对欧盟《新电池法》对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严苛要求,赣锋锂业正研发吸附法提锂技术,相较于传统工艺可减少30%以上的淡水消耗,并推动建立覆盖锂矿开采、加工、电池制造的碳核算体系,以主动适应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此类技术升级不仅降低了合规成本,更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引领”模式,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国际规则话语权。
在社会协同层面,属地化运营与社区共生的深度绑定是化解文化摩擦的核心路径。马里Goulamina锂辉石项目通过“投资换信任”策略,将本地员工比例提升至60%以上,并配套建设职业培训中心、社区医院和基础教育设施,构建了“资源开发-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针对拉美地区严格的劳工权益保护法规,企业需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将中国效率优势与本地劳工标准相结合,例如在智利阿塔卡马盐湖项目中,通过弹性工作制与绩效奖金机制平衡生产效率与工会诉求。这种“社区嵌入型”投资模式,能够将短期资源获取转化为长期社会资本积累,降低因文化冲突导致的运营中断风险。
在治理架构层面,动态合规机制与多元化布局的协同效应至关重要。面对墨西哥、智利等国资源国有化政策的不确定性,赣锋锂业在马里Goulamina项目中采用“股权让渡+分红抵扣”的弹性合作模式,在保留核心运营权的同时,通过政府持股35%满足东道国资源主权诉求。同时,建立“短中长期”项目组合:加速阿根廷盐湖提锂等短期收益项目投产,以现金流支撑澳大利亚锂辉石矿的产能扩张,并战略性布局墨西哥黏土锂等远期资源,通过地理与资源类型的双重分散对冲政策风险。此外,企业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构建“海外投资风险数据库”,利用行业联盟力量开展东道国ESG合规压力测试,并通过政府间双边投资协定争取更稳定的法律保障。
在法律应对与标准建设层面,主动合规与国际仲裁的双轨策略不可或缺。针对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赣锋锂业完善了从矿山溯源到电池回收的数字化追踪系统,并通过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关键ESG指标,使MSCI ESG评级从BBB级跃升至A级,显著降低了国际融资成本。当遭遇东道国政策突变时,企业依托专业法律团队启动ICSID国际投资仲裁程序,如在墨西哥Sonora锂矿特许权纠纷中,通过提交2012年签署的《中墨双边投资协定》项下保护条款证据,迫使墨方重回谈判桌。这种“规则内抗争”策略,既维护了企业权益,又避免了直接政治对抗对后续投资的负面影响。
通过上述多维策略的有机整合,江西新能源企业能够将ESG风险转化为战略机遇。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政府层面需加强双边投资协定中的ESG条款谈判,行业协会应建立海外投资ESG标准互认机制,科研机构则需聚焦低碳提锂等核心技术攻关。唯有通过系统性能力建设,方能在全球锂资源博弈中实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价值的双赢
结论
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背景下,ESG 框架对企业海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江西新能源企业需将ESG内化为战略核心,通过技术升级、属地化合作、法律合规及多元化布局应对海外投资风险。赣锋锂业的实践表明,ESG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提升资源获取能力、降低长期运营成本的关键工具。未来,企业需进一步整合政府、行业与科研力量,构建ESG驱动的全球化竞争力。(版权赣商律师、转载注明来源)
1、姜中裕,吴福象:《践行ESG理念能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吗?》,《证券市场导报》2024年第5期。
2、于鹏,李丽:《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与利益相关方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016年第7期。
3、朱芷粤:《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以天齐锂业并购SQM为例》,《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第21期。
4、张璐,邱卫林:《国内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与防范——以赣锋锂业并购Bacanora公司为例》,《新余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5、谢越韬,王新峰,靖顺利等:《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新能源工程承包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水力发电》2022年第7期。
6、姚利权,梁英,卢娅妮:《ESG视角下的品牌出海之道》,《国际品牌观察》2024年第23期。
7、熊威:《ESG理念下新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对策研究》,《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4年第3期。
数字经济10大法律服务产品:
数投平台公司投融资合规1.0版、数据资产入表合规2.0版、数据资产证券化DABS 1.0版、金融诈骗合规与取证服务1.0版、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合规1.0版、数据安全、隐私与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策略1.0版企业数据全生命周期合规2.0版、AIGC大模型上线备案合规1.0版、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合规1.0版、数据跨境流动合规2.0版。
赣商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专长于投融资领域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设PPP&金融部(含建设工程房地矿产团队)、IPO&科创板新三板部(含知识产权团队)、并购重组&混合所有制部(含财税团队)、破产重整&争议解决部、常年法律顾问&财富传承部、品牌部和行政部。荣膺商法2021年全球“A-List法律精英”、商法全球2022、2020年杰出交易奖、首届中国律所百强、第二届中国律所百强、中国司法部商务部财政部贸促会涉外入库律师领军人才、商务部外资并购委副主席单位、通过中国证监会证券业务备案、中国商标代理业务备案、映山红行动·卓越上市服务奖、全球赣商法律服务中心、欧洲江西总商会法律服务中心、日本江西总商会法律服务中心,江西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战略合作单位、江西省陕西商会法律服务中心、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法律服务中心,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江西省人民政府首届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家、江西省投资基金业协会创新服务专家、江西省数字经济专家、江西省智能网络汽车专家、江西省生态文明律师服务团成员、南昌市律协非诉专委副主任、仲裁委PPP仲裁中心。赣商律师作为江西首家云端智慧律所,填补了江西律师并购反垄断审查实务空白,是江西律师新三板和PPP业务零业绩突破人、PPP业务国内领先地位,在江西省债券市场具有领先地位,被“全球商事律所联盟”报道为: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信赖。